太阳成集团tyc234cc
>
新闻中心
>
系统动态
>
正文
2025.09.23
卷首语——纪念工程公司成立十周年
从初入职时的手忙脚乱,到跟班学习历练的窘迫与蜕变,再到归岗后参与党建创新的锋芒初露,作者以台历为尺,细细丈量这两三年间的成长轨迹;更以“合欢花”为意象,将师徒传承、企业文化与党建引领下的成长交织,既有职场进阶的实感,又有薪火相传的温情,文字如细流,于平淡中见真挚,于细微处显力量。
入职初学悟门道,骤赴新岗历风霜
2022年的台历已经翻到最后一页,我在党建系统的会议录入界面卡了壳。鼠标反复点击“发布会议”按钮,屏幕上的加载图标转得像工地上的搅拌机。
入职时恰逢公司开始独立运营,师傅带我的过程,也是公司“老带新”培养机制的缩影。入职后两个多月,没等把师傅交代的各项工作细节记熟,党建年度考核的筹备工作就开始了。正对着那密密麻麻的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犯愁时,师傅把我喊过去,在考核表上边标注边讲解:“这一条需要提供一年来发展党员工作的全流程材料”“这一条需要提供统战对象参加学习和活动的相关材料”……我学着师傅的方式,逐项逐条进行整理,虽颇为繁琐,但终是井然有序。
党支部印章刚在几份文件上盖得端正,跟班学习的电话就来了。上级党组织在电话里说“让新来的同事去跟班学习”。临行前,书记和师傅谆谆教导一番,总结起来大概是“上级标准高,但根在基层”。
台历换了本新的,一切又将从头开始。红色水笔标满“重、急”工作,黑色水笔标满“轻、缓”工作,蓝色记号笔圈出会议、活动时间节点。但该闹的笑话,一样不落。那段时间的台历上总是画满哭脸,旁边写着“一字千金”“灵活应变”等警示词。
归岗深耕试锋芒,创新实践显成效
重新走进龙塘办公大楼时,走廊里的绿植又窜出几片新叶。指尖拂过那本跟班学习时用过的台历,突然清晰记起开会时,领导目光沉毅望着我们说的那句“坚持党的领导、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‘根’和‘魂’”。如今再品,只觉字字千钧。
申报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的日子,至今记得分明。连续三天埋首案头,梳理打磨“逆行先锋 安全卫士”品牌的创建背景、品牌理念、实践路径、实施效果,恍惚间竟找回毕业前攥着论文初稿反复修改的专注。申报期间,师傅指导提炼品牌特色,各部门协助梳理历年工作数据,正是“众人拾柴”的协作氛围,才让案例打磨的更扎实,最终入选2024年度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。这不是哪个人的成果,而是公司多年来深耕党建品牌的缩影,正是公司重视党建创新的氛围,才让我有机会参与其中。而跟班学习时在材料里磨出的严谨、在会议中练出的敏锐,早已像这龙塘基地院内的绿植,在看不见的地方扎了根、发了芽。
红旗旗下凝众志,笔墨声中记成长
后来组织的一系列活动,更让这份成长有了具体的模样。走进安徽省党风廉政教育馆,在一张张警示案例前叩问初心;来到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,在红色故事中传承奋斗基因;在“第六届家属联动互助活动”现场,在“技能大比武”赛场,在“喜迎新春文体活动”中,我举着手机穿梭在现场记录这些瞬间,屏幕里跳动的不仅是影像,更是团队的温度与坚守。
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系列深度报道。把镜头对准维保团队,看他们在天然气长输管道保驾护航的征程中用智慧攻坚克难;追随计量团队的脚步,记录“掌秤人”用精准数据助力“双碳”目标;朝着自控团队的方向,看代码如何变成守护气脉的“智慧中枢”;跟着工程技术团队的步伐,看他们如何做好“管道医生”。这四篇深度报道,像四束光,照亮了那些默默耕耘的身影,也让我明白宣传从来不是写漂亮话,而是蹲下来倾听、俯下身记录,是把那些藏在蓝色工服上的油污、绽在眼角的细纹、握在掌心的老茧,都变成能温暖人心的光。这些被文字记录的温暖,像合欢花的气息,悄悄融进了与公司同行的日子里。
旧卷新篇皆入味,薪火相传向阳生
办公室窗前的合欢花又开了。
抽屉里的台历摞在一起,最底下那本是2022年的,边角都磨卷了。还记得初入职时,师傅握着笔在考核表上逐行标注的认真。这两三年,师傅教会我的不仅是工作方法,更是面对每一项任务的敬畏心,这份沉淀在日常里的坚守,早已成为我前行的底气。如今撰写材料时,我会下意识地像她那样反复核对落款时间;组织活动时,会学着她的样子提前预判细节、统筹协调。原来最好的传承,就是把师傅传授的本事,变成自己的本能。
后来我渐渐明白,“凡事务求甚解,行事当守本心”这份认真踏实从不是个人习惯,而是“进取 高效 创新 领先”和“朝气天然”企业文化的缩影,是一代代员工用行动践行的价值观。公司在党建引领下拓土开疆的这几年,也是我从党建新人逐渐蜕变的过程。我们的成长,本就是同一条轨迹。
抽屉里的台历换了一本又一本,每一页都写着我与公司同行的痕迹。就像窗前的合欢花,年年绽放新蕊,我们的成长,也会在公司的沃土上不断拔节。(工程公司 朱吴琼/供稿)
上一条: 广德公司开展户外隐患专项整改行动